氣力輸送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考慮進行分類。需要綜合考慮平均粒子濃度、氣壓、空氣供應安排、固體給料器類型等,其中,前兩項非常重要,往往影響到對特定物料的具體設計、裝載和交貨條件以及要覆蓋的距離的選擇。基于平均物料濃度的輸送類型根據質量流量比,定義為輸送物料的質量與用于輸送的流體的質量之比,氣力輸送系統可分為兩種模式;即稀相和濃相,如果質量流量比較低,則稱該系統在稀相中運行。反之,如果質量流量比較高,則稱系統在密相狀態中運行。
在稀相系統中,物料通過管道由大量具有高速度但相對較低壓力的空氣攜帶。空氣或氣體流由于作用在每個物料上的升力,將管道中懸浮的物料作為離散的物料攜帶。物料在管道橫截面上的分布相當均勻。為了使粒子保持懸浮狀態,空氣必須有一個最小速度,稱為拾取速度。特定物料的取料速度取決于許多因素,如物料的形狀、尺寸、比重和管道的傾角。
如果空氣的速度逐漸降低,低于保持物料懸浮所需的速度,物料就會逐漸沉降,并在管道底部形成沙丘。在這種情況下,物料即將堵塞管道,如果壓力增加,這些沙丘和物料塞可能沿著管道移動,造成密集相流。在密集相流中,流體的速度通常比稀相流所需的最小速度要低得多。物料在管道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。管道下部有緩慢移動的物質沙丘或塞柱,管道橫截面上部充滿一定比例的處于稀相狀態的較細物料懸浮。